English

摆脱贫困 百折不挠

——纵观巴基斯坦消除贫困的历程
2000-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 强 我有话说

3月23日,是巴基斯坦举国欢庆的日子。1947年的今天,南亚广大穆斯林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终于迫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签署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从此“巴基斯坦”这个名字得以写进世界历史。成为自己国家主人的巴基斯坦人民为了铭记这个日子,将其定为“巴基斯坦日”,并像国庆日一样举行热烈而隆重的庆祝活动。

巴基斯坦虽然独立并发展了50余年,但经济一直难有起色。目前,巴基斯坦有4800万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其总人口的34%,这些贫困的人口月均收入不足3000卢比(不到60美元)。巴基斯坦贫困的最初根源是英国殖民者对这块土地长达数百年的掠夺和压榨,以及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没有获得可供发展的工业基础。但巴基斯坦人民没有在贫困面前退缩,在过去的50余年中,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改变全国的贫困状况。

60年代以后,巴政府大力推行刺激私人经济发展的政策,其间国内生产总值创下了年均增长6.8%的纪录。但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底层人民倾斜不够,反而加大了巴社会本就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社会财富愈加集中到22个家族经济中。1971年,巴人民党开始执政,改变了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大力推动基础民族工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政府有意识地调动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摆脱贫困。因而,尽管在70年代巴的经济发展速度由6.8%降到了4.8%,但却部分地解决了贫困问题。世界银行1996年就巴基斯坦贫困问题所作的报告,对这一段历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88年之后,巴基斯坦政权开始出现频繁更迭,经济状况持续恶化。而1998年巴随印度进行核试验之后,由于受到外部经济制裁,巴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时期。

1999年,巴基斯坦局势发生变化,以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为首的巴新政府对消除国内贫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推行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首先,在新政府宣布的七点政策纲领中,将打击腐败和振兴经济列在首位。为此,巴政府展开了数轮反腐清查运动,为政府发展经济收回了部分资金。其次,巴政府已斥资150亿卢比用于消除国内贫困问题,并即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不附加过多政治条件的25亿美元援助,使解决贫困问题具备了必要的财政基础。第三,巴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私人经济发展的举措。主要是促使国有银行倾斜向中下平民贷款,贷款额度从5000卢比到50000卢比。在这一经济政策的鼓舞下,巴卡拉奇和北部吉尔吉特等地区已成功建起一些有平民参加的经济体。第四,巴政府认识到教育落后是使贫困问题陷于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据巴政府最新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前巴社会有4700万成人不具备读写能力,占成人总人口的62%,另有800万儿童处于辍学状态。为此,巴政府将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教育给予极大扶持。

专家人士认为,如果今后一段时间巴基斯坦的内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政府当前颁布的消除贫困的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则巴基斯坦广大人民脱贫的愿望将不再是一个梦想,巴基斯坦的整体经济也将呈现新的起色。

(本报伊斯兰堡3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